
【大成报记者萧宇廷/台中报导】再获佳绩!中市府“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新建工程公共艺术设置案”3件作品,及“空军第一后勤指挥部水湳机场迁建专案(清泉岗营区整建工程)公共艺术设置案B案-清泉岗艺术后勤计划”,分别以自然、有机的建筑特色及艺术做为当地居民生活的“后勤”概念,荣获文化部第7届公共艺术奖“环境融合奖”及“民众参与奖”肯定;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指出,期望经由公共艺术及民众参与艺术的推动,搭起一座桥梁,回归自然的开放性建筑,把空间还给市民自然穿梭,使文化成为台中人日常的存在。
而多项殊荣,文化部29日于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举办颁奖典礼,由文化部长李永得亲自授奖。
第7届公共艺术奖自今(109)年1月中旬受理征件,来自全国18个县市共236案报名,竞争相当激烈。经评审团评选后计有37案作品入围“卓越奖”、“艺术创作奖”、“环境融合奖”、“民众参与奖”、“教育推广奖”及“民间自办公共艺术奖”等6个奖项,竞争激烈;文化部期间率评审团至台中国家歌剧院办理第二阶段实地现勘,文化局及艺术家团队也亲自向评审团解说设计理念及过程;而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完美融合,也令委员赞赏惊艳,直呼3作品是与环境融合的“最佳作品”。
文化局表示,台中国家歌剧院公共艺术设置自100年至104年费时4年完成,由数十组世界各地顶尖艺术家激烈竞图,经执行小组委员11次遴选出3件台湾、日本的公共艺术作品,由台湾艺术家苏孟鸿位于歌剧院内2楼中剧院开展的壁画作品《翩翩》,克服曲墙不守则角度及近3层楼高度,以台中市鸟白耳画眉融入其中,并将参与歌剧院工程的人脸侧像,绘制于蝴蝶翅膀,向伟大建筑的无名英雄致敬。
透过台湾艺术家林舜龙的作品《聆听》,更让乐音视觉合而一体。特以和歌剧院对视的最佳距离,采耳朵造型点出歌剧院“听”的特质;所营造独特的“水琴窟”,水声回荡在“聆听”之间,尤其是歌剧院前一处深具声音文化特色的人文风景,也与艺术、文化和公共环境融合共鸣。
穿越洞窟楼层至顶楼的空中花园,日本艺术家藤江和子的作品《风的花‧花的风》则在开放的天空,透过浮游感的线、摇晃的风与明亮的光,描画充满变化丰富的艺术模样;民众坐在花草包围的座椅,可以感受到歌剧院花香与人文。
另“空军第一后勤指挥部水湳机场迁建专案(清泉岗营区整建工程)公共艺术设置案B案-清泉岗艺术后勤计划”,执行时间自104年至106年完成,结合清泉岗军事基地及阳明山计划迁村历史,把“军事后勤学”概念转化,以艺术做为当地居民生活的“后勤”,并选在当时因军事基地征收而迁村的公明里为艺术计划主要对象;透过节日、工作坊及由下而上的社区培力形式,促使多位艺术家、当地居民及周边学校不断沟通与激荡,创造专属于公明里的艺术计划。
文化局说,经由公共艺术及民众参与艺术的推动,搭起一座桥梁,回归自然的开放性建筑,把空间还给市民自然穿梭,使文化成为台中人日常的存在。这次荣获文化部第7届公共艺术奖“环境融合奖”及“民众参与奖”双奖肯定,让公共艺术除了永久设置型的“硬件”作品外,也使公共艺术展现“软性”力量,在疫情期间激励艺术团队及台中文化场馆;更重要的是增进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及了解,使艺术与民众没有距离。


本文由:米乐体育app 提供
关键字: 首页-米乐体育app|下载